理智与情感
从小到大,我都是一个特别感性的人,常常让人觉得我不够理智。最近在我身边发生了一些纷纷扰扰的事情,这些是非紧紧缠绕着我,让我变得特别敏感,加上我本身的感性,让我渐渐有些迷失……
作为佛弟子,接引身边的众生学佛是我们义不容辞的事情。但有时发现很多佛弟子学佛的初衷是带有目的性的,所以这段时间,我内心有些抗拒去接引众生。
在中国内地,学佛往往被贴上“上流社会”的标签。因此,有很多人想挤进这个圈子,以此来扩展自己的人脉。也有些人是因为迷信,因为有所求,亦或者是因为贪图钱财、权力而去学佛。而作为佛弟子,我很惭愧。由于我看到了这丑陋的一面,我就感情用事,忽视了我们接引众生的初心,甚至遗忘了我自己学佛的初衷。经过朋友的耐心开导,我才恍然大悟。我问我自己,我当初是因为什么而学佛?我很坚定的回答自己,因为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常,我想此生可以解脱,即便没有这么大的福报,我也想让自己变得更好,不要落入下三道。
我们接引众生学佛只是引领他们进入一条正确的修行之路,让他们可以有幸恭闻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,从正法中修正自己的行为,根据佛陀的法义去修行。至于成就与否,是他们自己的行为决定的。正所谓“师傅领进门,修行靠自身。”既然如此,那不管他们是出于什么样的目的去学佛,他们都会背负自己的因果,我又何需因为别人的行为而去影响到自己的情绪甚至是学佛之路呢?
从这个心结中,我也开始反思自己。反思我为什么那么容易被周遭的人与事影响,归根结底,就是我还未真正做到将修行融入生活,还未放下我执。根据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开示,若放不下我执,便无法成就。
要放下我执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不易。我们都是凡夫俗子,都有人性的弱点。我们只有谨记佛陀的教导,根据佛陀的法音来审视自己,并不断修正自己的行为,才能真正放下我执。
惭愧的修行人——四月
文章转自人間清流微信公众号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