好施者,才是大富之人
中印度的舍卫国,有一位贤相,名须达多,他乐善好施,怜念远近孤苦的人,不论男、女、老、幼,衣食居所一切所需,凡有缺乏,都尽力救助,于是大家都称为「给孤独」长者,来表彰他的盛德。
他曾用黄金铺地,向祇陀太子购得花园,并感动太子布施园树,庄严道场,又营造大讲堂,及供一切圣众栖止的宿舍。精舍落成,恭迎佛陀入祇园,佛陀于是把这里命名为「祇树给孤独园」。
这是须达多平生施金最多而致赤贫的一次。而须达多勇于乐施以致于赤贫共有七次,尤其最后这一次,更是贫困至极。
须达多的第七次贫困,真是库空如洗,手无一钱。最后在粪堆中找到一个木斗,这斗是用栴檀木做的,栴檀木本是无价至宝:这会儿因为粪秽的缘故,却没什么人肯收购,到后来勉强换得了白米四升。须达多对他太太说:「你可先用一升米煮饭,我到外头想办法弄点菜回来!」
这时世尊,知道机缘已成熟,当要使须达多脱离贫乏的灾厄,让福分更生。于是在饭刚煮好的时候,舍利弗来了。须达多夫人见了很是欢喜,将这一升的米饭,全部奉入钵中。重新洗了一升米煮饭,饭才刚熟,目犍连尊者来了,夫人同样欢喜施予。又重新洗米煮饭,这次是迦叶尊者来了,夫人仍是欢喜施予。最后只剩下一升米,再起火煮饭,这回是如来佛亲自来了。夫人暗想:「现在一点余粮也没有了。只剩这么少的米饭,才刚刚煮熟,就蒙如来慈顾,莫非是我们的罪业将尽,新福将生?」便诚心的将锅中的饭,全数供奉如来。佛陀为他们咒愿:「罪灭福生,从今天起,永远饶富,更不受困乏。」
现在须达多回来了,夫人恐怕他责怪自己擅作主张,就先设词解说:「假使佛陀来,以及舍利弗、目犍连尊者、迦叶尊者,都来乞食,那是否应把家中所有的,都布施了呢?」「那当然!福田是难遭遇的,他既来,那是我们的福气!」夫人便叙说刚才的情形,说:「四升米,煮了四次饭,都悉数奉上了,没有剩余。」须达多大大欢喜,将黏在钵的饭粒加上带回来的菜煮成汁,一家老少,欣然共饮,大家如尝甘露,身心悦豫。
忽然之间,家人欢声雷动,报说:「室内的珍宝仓库中的谷米绢帛,都装得满满的,较之以往,有过之而无不及。」须达多深深明白,是佛陀慈悯怜念,于是更大设斋供,请佛及僧,虔求法益,佛陀为他们说法,大家都得到解脱。
人情之常,大多是己谋者厚,为他人想者薄,是故能分有余予人,已为不易。若进而能将物品之善者施人,而自己取用较次者,则甚难矣!至于维生所需的极限,如须达多一家的米饭,能一一施舍,如果不是有大善根力,又深明因果,曷克致此?
本文转自佛心微语微信公众号
评论前必须登录!
注册